MICROCHIP PTP 校準配置指南
介紹
本配置指南提供有關如何進行端口到端口和 1PPS 校準以通過調整入口/出口延遲來改進時序的信息。
功能描述
校準結果的持久性
執行下述校準的結果將保存到閃存中,因此即使設備重啟或重新啟動,它們也會持久存在。
持久性重新加載默認值
執行下述校準的結果在重新加載默認值時也是持久的。 如果 reload-defaults 應將校準重置為內置默認值,則應將其指定為 reload-defaults 的參數,即:
時間自動調整amp 平面參考
CLI 具有一個命令,用於測量環回模式下 PTP 端口的 T2-T1 差異,然後自動調整端口的出口和入口延遲,使 T2 和 T1 變得相等。 該命令執行的校準僅針對端口實際配置運行的模式。 要對端口支持的所有模式進行校準,必須對每種模式重複該命令。
該命令的語法是:
選項“ext”指定正在使用外部環回。 當使用“int”選項時,端口應配置為內部環回。
注意:對於具有較大鍊接到鏈接延遲變化的系統(未補償的串行到並行桶形移位器位置),校準多次關閉鏈接以確保校準完成到中間值(不是平均值) .
端口到端口校準
CLI 具有一個命令,用於相對於同一交換機的另一個 PTP 端口(參考端口)校準 PTP 端口。 該命令執行的校準僅針對端口實際配置運行的模式。 要對端口支持的所有模式進行校準,必須對每種模式重複該命令。
該命令的語法是:
與正在校準的端口關聯的 PTP 從屬實例應以探測模式運行,以便不會對 PTP 時間進行任何調整。 校準程序將測量 T2-T1 和 T4-T3 的差異,同時考慮電纜延遲進行以下調整:
- 使用 T2-T1-cable_latency 調整端口的入口延遲
- 使用 T4-T3-cable_latency 調整端口的出口延遲
筆記: 對於具有較大鍊接到鏈接延遲變化(未補償的串行到並行桶形移位器位置)的系統,校準多次斷開鏈接以確保校準完成到中間值(不是平均值)。
使用 1PPS 校準外部參考
CLI 具有一個命令,用於通過 1PPS 信號相對於外部參考校準 PTP 端口。 該命令執行的校準僅針對端口實際配置運行的模式。 要對端口支持的所有模式進行校準,必須對每種模式重複該命令。
該命令的語法是:
synce 選項使校準下的端口使用 SyncE 將其時鐘頻率鎖定到參考。 作為校準過程的一部分,與校準中的端口關聯的 PTP 從實例會將其相位鎖定到參考。 一旦 PTP 從站完全鎖定和穩定,校準將測量平均路徑延遲並進行以下調整:
- 入口延遲 = 入口延遲 + (MeanPathDelay – cable_latency)/2
- 出口延遲 = 出口延遲 + (MeanPathDelay – cable_latency)/2
筆記: 成功校准後,平均路徑延遲應等於電纜延遲。
筆記: 對於具有較大鍊接到鏈接延遲變化(未補償的串行到並行桶形移位器位置)的系統,校準多次斷開鏈接以確保校準完成到中間值(不是平均值)。
1PPS偏斜校準
“ptp cal port”命令(上圖)使用 1PPS 將 PTP 端口校準為外部參考。 然而,該校準沒有考慮被校準端口的 1PPS 信號的輸出延遲。 為了使被校准設備的 1PPS 輸出與參考的 1PPS 一致,校準需要補償 1PPS 偏移。 CLI 具有一個命令,用於調整 1PPS 輸出偏斜的端口校準。 該命令執行的校準僅針對端口實際配置運行的模式。 要對端口支持的所有模式進行校準,必須對每種模式重複該命令。
該命令的語法是:
- PTP 校準端口抵消
筆記: 對於具有較大鍊接到鏈接延遲變化(未補償的串行到並行桶形移位器位置)的系統,校準多次斷開鏈接以確保校準完成到中間值(不是平均值)。
1PPS 輸入校準
CLI 具有一個命令,用於調整 1PPS 輸入延遲的端口校準。
該命令的語法是:
- ptp 校準 1pps
在發出命令之前,應使用具有已知延遲的電纜將 1PPS 輸出連接到 1PPS 輸入。 電纜應盡可能短。 該命令將啟用 1PPS 輸出和 samp在 1PPS 輸入上設置 LTC 時間。 的ampled LTC 時間反映的延遲由如下組成: 1PPS 輸出緩衝延遲+ 1PPS 輸入延遲+ 電纜延遲 1PPS 輸出緩衝延遲通常在1 ns 的範圍內。 當 PTP 使用 1PPS 輸入時,應計算並保存 1PPS 輸入延遲以備後用。
文檔結束。
文件/資源
![]() |
MICROCHIP PTP 校準配置指南 [pdf] 使用者指南 PTP校準配置指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