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-IPC2000 系列 用户手册
由 EDA Technology Co., Ltd 编写
构建日期: 2025-08-01
1 产品概述
ED-IPC2000系列是一款基于Raspberry Pi CM4的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计算机,与Raspberry Pi软硬件兼容,外形尺寸比Pi4大,对工业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增强,在外部增加了铝合金外壳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,板上额外增加了加密芯片以及RTC等常用模块。
1.1 目标应用
- 多媒体娱乐
- 人工智能
- 智能仪表
- 全景显示
- 智慧生活
1.2 规格参数
功能 | 参数 |
---|---|
CPU | Broadcom BCM2711 4核Cortex A72 1.5GHz (ARM v8) 64-bit SoC |
RAM | 1GB/2GB/4GB/8GB 可选 |
eMMC | 8GB/16GB/32GB 可选 |
WiFi/BT | 2.4GHz和5GHz双频WiFi, 蓝牙5.0 |
以太网接口 | 10/100/1000M 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|
Micro SD卡槽 | 支持安装 Micro SD卡, 用于扩展用户数据存储 |
HDMI | 1x 标准HDMI接口, Type A连接器, 兼容HDMI 2.0标准, 分辨率支持4K 60Hz |
USB | 2x 标准USB 3.0接口, 1x 标准USB 2.0接口。 |
实时时钟 | 支持RTC功能 |
安全芯片 | 板载加密芯片 ATECC608 |
蜂鸣器 | 1x 蜂鸣器 |
音频(选配) | 1x 音频输入/立体声输出, 3.5mm音频接口, 可作为麦克风输入和立体声输出 (注:仅ED-IPC2020包含此接口。) |
40-Pin接口 | 支持Raspberry Pi 标准40-Pin接口 |
PROGRAMMING按键 | 用于对设备进行烧录 |
复位按键 | 用于对设备进行复位 |
LED | 绿(ACT指示灯), 红(PWR指示灯) |
输入电源 | 支持9 ~ 28V输入, DC Jack连接器 |
尺寸 | 102.8mm(长) x 80.5mm(宽) x 32(高) mm |
外壳 | 全金属外壳, 支持DIN导轨安装 |
天线 | 外置天线 |
工作温度范围 | -25°C~60°C |
OS | 兼容Raspberry Pi OS |
1.3 系统框图
[系统框图显示了ED-IPC2000系列的主要组件及其连接方式,包括Raspberry Pi CM4核心板、各种I/O接口、电源输入以及其他模块。]
1.4 功能布局
[功能布局图展示了ED-IPC2000主板的顶部视图,标示了A1至A12和B1至B3等接口和组件的位置。]
编号 | 功能说明 | 编号 | 功能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A1 | Micro SD卡槽 | A11 | 以太网口 |
A2 | 蜂鸣器 | A12 | 3.5mm音频接口 (选配) |
A3 | 预留的CSI接口(选配) | A13 | RTC电池底座 |
A4 | PROGRAMMING按键 | A14 | HDMI接口 |
A5 | Speaker连接器(选配) | A15 | PWR和ACT指示灯 |
A6 | USB 3.0接口 | A16 | 电源输入接口 |
A7 | 预留的PoE引脚 | A17 | 预留的12V输出 |
A8 | 预留的USB 2.0 | A18 | 预留的DSI接口(选配) |
A9 | USB 2.0接口 | A19 | 40-Pin接口 |
A10 | 复位按键 | A20 | 预留的5V输出 |
提示: 仅ED-IPC2020包含A3、A5、A12和A18接口。 | |||
编号 | 功能说明 | 编号 | 功能说明 |
B1 | RTC | B3 | CM4连接器 |
B2 | 预留的FPC HDMI接口(选配) | -- | -- |
提示: 仅ED-IPC2020包含B2接口。 |
1.5 包装清单
- 1x ED-IPC2000系列主机
- [选配WiFi/BT版本] 1x WIFI/BT天线
1.6 订购编码
[订购编码示例: ED-IPC2010-1208, 表示工业计算机,基于Raspberry Pi CM4,带WiFi和蓝牙,2GB DDR和8GB eMMC。]
2 快速启动
本章介绍ED-IPC2000系列的启动及部分开机设置。
2.1 设备清单
- 1x ED-IPC2000系列主机
- 1x WIFi/BT天线
- 1x 鼠标
- 1x 键盘
- 1x HDMI显示器
- 1x 网线
- 1x 12V@2A DC电源
2.2 硬件连接
- 将天线安装到设备上。
- 连接网线、键盘和鼠标。
- 通过HDMI线缆连接HDMI显示器。
- 给显示器上电。
- ED-IPC2000系列没有电源开关,插入电源线,系统将会开始启动。
- 红色LED灯亮起,代表电源正常供电。
- 绿灯开始闪烁,表示系统正常启动,然后屏幕的左上角会出现Raspberry Pi的logo。
- 系统启动完成后,进入到Desktop, 若提示登录, 请输入用户名: pi, 默认密码: raspberry。
2.3 首次启动
ED-IPC2000系列没有电源开关,插入电源线,系统将会开始启动。
- 给12V@2A电源适配器供电,并插入ED-IPC2000系列的 DC电源输入口(标注 +12V DC)。
- 红色LED灯亮起,代表电源正常供电。
- 绿灯开始闪烁,表示系统正常启动,然后屏幕的左上角会出现Raspberry Pi的logo。
2.3.1 Raspberry Pi OS (Desktop)
如果您使用官方系统镜像,并且烧录前没有配置镜像,首次启动时,Welcome to Raspberry Pi 应用会弹出并且指导完成初始化设置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Raspberry Pi OS的欢迎界面,提示用户进行设置。]
1. 点击Next 开始进行设置。
2. 设置 Country, Language和Timezone, 再次点击Next。
注意: 您需要设置国家区域, 否则系统默认的键盘布局是英国键盘布局 (我们国内的键盘一般是美国键盘布局), 有些特殊符号可能打不出来。
3. 输入新的密码,用于默认账户pi,再次点击Next,默认密码是 raspberry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更改密码的界面。]
4. 选择需要连接的无线网络,输入密码后,再次点击Next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选择WiFi网络的界面。]
注意: 如果您的CM4不带WiFi模块,将没有此步骤。升级系统之前,需要等待wifi连接正常(右上角wifi图标出现)。
5. 点击Next, 向导程序将会自动检查和更新Raspberry Pi OS。
2.3.2 Raspberry Pi OS(Lite)
如果您使用我们提供的系统镜像,系统启动后会使用用户名pi自动登入,默认密码为raspberry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Raspberry Pi OS (Lite) 启动日志信息。]
pi@raspberrypi:~$
2.3.3 使能SSH功能
如果使用官方镜像则需要使用一下方法打开SSH功能。
2.3.3.1 raspi-config
使用命令行执行:
sudo raspi-config
- 选择3 Interface Options
- 选择12 SSH
- Would you like the SSH server to be enabled? 选Yes
- 选择右下角Finish
2.3.3.2 添加空文件使能SSH
在boot分区中放入一个名为ssh的空文件,设备上电后将会自动使能SSH功能。
2.3.4 查找设备IP
- 设备开启如果接有显示屏可以使用 ifconfig 命令查看当前设备IP
- 如果没有显示屏,则可以通过路由器查看分配的IP
- 如果没有显示屏,则可以下载Nmap工具扫描当前网络下的IP
nmap支持Linux、macOS、Windows等多个平台。如果希望使用nmap扫描192.168.3.0~255的网段,则可以使用以下命令:
nmap -sn 192.168.3.0/24
等待一段时间后即会输出结果,类似与下方输出:
Starting Nmap 7.92 ( https://nmap.org ) at 2022-12-30 21:19 中国标准时间
Nmap scan report for 192.168.3.1 (192.168.3.1)
Host is up (0.0010s latency).
MAC Address: XX:XX:XX:XX:XX:XX (Phicomm (Shanghai))
Nmap scan report for DESKTOP-FGEOUUK.lan (192.168.3.33)
Host is up (0.0029s latency).
MAC Address: XX:XX:XX:XX:XX:XX (Dell)
Nmap scan report for 192.168.3.66 (192.168.3.66)
Host is up.
Nmap done: 256 IP addresses (3 hosts up) scanned in 11.36 seconds
3 接线指南
3.1 面板 I/O
3.1.1 micro-SD卡槽
[图片显示了micro-SD卡槽插槽。]
3.2 内部 I/O
3.2.1 CSI(选配)
J10为CSI接口,可扩展连接Raspberry Pi 官方Camera。
[图片显示了CSI接口J10。]
提示: 仅ED-IPC2020包含此接口。
3.2.2 FPC DSI (选配)
J11为FPC DSI接口。
DSI接口请使用15pin 1mm间距单面FPC连接线进行连接,金属触点面朝上,沿垂直于FPC连接器方向插入,如下图所示。
[图片显示了FPC DSI连接方式。]
4 软件操作指引
4.1 USB
4.1.1 查看USB设备信息
显示USB设备:
lsusb
显示信息如下:
Bus 002 Device 001: ID 1d6b:0003 Linux Foundation 3.0 root hub
Bus 001 Device 005: ID 1a2c:2d23 China Resource Semico Co., Ltd Keyboard
Bus 001 Device 004: ID 30fa:0300 USB OPTICAL MOUSE
Bus 001 Device 003: ID 0424:9e00 Microchip Technology, Inc. (formerly SMSC) LAN9500A/LAN9500Ai
Bus 001 Device 002: ID 1a40:0201 Terminus Technology Inc. FE 2.1 7-port Hub
Bus 001 Device 001: ID 1d6b:0002 Linux Foundation 2.0 root hub
4.1.2 USB存储设备挂载
您可以将外部硬盘、SSD或U盘连接到Raspberry Pi上的任何USB端口,并挂载文件系统以访问存储在其上的数据。
默认情况下,您的Raspberry Pi会在/media/pi/HARD-DRIVE-LABEL位置自动挂载一些流行的文件系统,如FAT、NTFS和HFS+。
对于一般情况,您可以直接使用如下命令挂载或卸载外置存储设备。
lsblk
[lsblk命令输出显示了磁盘分区信息。]
使用mount命令来挂载sda1到/mnt目录,挂载完成后用户可以直接在/mnt目录下操作存储设备。
sudo mount /dev/sda1 /mnt
使用完成以后使用命令umount卸载存储设备。
sudo umount /mnt
4.1.2.1 挂载
您可以将存储设备安装在特定的文件夹位置。通常在/mnt文件夹中进行,例如/mnt/mydisk。请注意,文件夹必须是空的。
- 将存储设备插入设备上的USB端口。
- 使用以下命令列出Raspberry Pi上的所有磁盘分区:
sudo lsblk -o UUID,NAME,FSTYPE,SIZE,MOUNTPOINT,LABEL,MODEL
[lsblk命令输出显示了连接的存储设备信息。]
Raspberry Pi使用挂载点/和/boot。您的存储设备将显示在此列表中,以及任何其他连接的存储设备。
3. 使用“大小”、“标签”和“型号”列来标识指向您的存储设备的磁盘分区的名称。例如,sda1。
4. FSTYPE列包含文件系统类型。如果您的存储设备使用exFAT文件系统,请安装exFAT驱动程序: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install exfat-fuse
5. 如果您的存储设备使用NTFS文件系统,您将对其拥有只读访问权限。如果要写入设备,可以安装ntfs-3g驱动程序: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install ntfs-3g
6. 运行以下命令获取磁盘分区的位置:
sudo blkid
[blkid命令输出显示了磁盘分区的UUID和文件系统类型。]
7. 创建一个目标文件夹作为存储设备的装载点。本例中使用的挂载点名称是mydisk。您可以指定自己的名称:
sudo mkdir /mnt/mydisk
8. 在您创建的挂载点挂载存储设备:
sudo mount /dev/sda1 /mnt/mydisk
9. 通过列出以下内容来验证存储设备是否已成功挂载:
ls /mnt/mydisk
警告: 无桌面系统将不会自动挂载外置存储设备。
4.1.2.2 卸载
当设备关闭时,系统会负责卸载存储设备,以便安全地将其拔出。如果您想要手动卸载设备,可以使用以下命令:
sudo umount /mnt/mydisk
如果您收到“目标繁忙”的错误,这意味着存储设备未卸载。如果没有显示错误,您现在可以安全地拔出设备。
4.1.2.3 命令行中设置自动挂载
可以通过修改fstab设置自动挂载。
- 首先需要获取磁盘UUID
sudo blkid
2. 找到挂载设备的UUID,例如5C24-1453
3. 打开fstab文件
sudo nano /etc/fstab
4. 添加以下内容到fstab文件中
UUID=5C24-1453 /mnt/mydisk fstype defaults,auto,users,rw, nofail 0 0
将fstype替换为您的文件系统的类型,您可以在上面的“挂载存储设备”的步骤2中找到,例如:ntfs。
5. 如果文件系统类型是FAT或NTFS,则在nofail之后立即添加umask = 000这将允许所有用户对存储设备上的每个文件进行完全读/写访问。
关于更多fstab命令的信息可以使用 man fstab来查看。
4.2 以太网配置
4.2.1 千兆以太网
ED-IPC2000系列上有一路自适应 10 / 100 / 1000Mbsp 以太网接口,与DC电源座子相邻,建议使用Cat6(六类)网线配合使用。系统默认使用DHCP自动获取IP。
4.2.2 使用NetworkManager工具配置
如果使用桌面版镜像,推荐安装NetworkManager插件network-manager-gnome,安装后即可通过桌面图标直接配置网络。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install network-manager-gnome
sudo reboot
提示: 若使用我们的出厂镜像,默认已安装network-manager工具及network-manager-gnome插件,默认已自动启动NetworkManager服务并禁用了dhcpcd服务。
安装完成后,在系统桌面状态栏会看到NetworkManager图标
右键单击NetworkManager图标,选择Edit Connections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NetworkManager连接设置界面。]
切换至IPv4 Settings配置页,如果要设置静态IP,Method选择Manual,将Addresses您要配置的IP,如果要设置为动态获取IP,只需配置Method为Automatic(DHCP),重启设备后即可。
[屏幕截图显示了IPv4设置界面。]
如果使用Lite版系统,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进行配置。
如果希望使用命令为设备设置静态IP,则可以参考以下方法。
设置静态IP:
sudo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ipv4.addresses 192.168.1.101/24 ipv4.method manual
设置网关地址:
sudo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ipv4.gateway 192.168.1.1
设置动态获取IP:
sudo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ipv4.method auto
4.2.3 使用dhcpcd 工具配置
Raspberry Pi官方系统默认使用的dhcpcd作为网络管理工具。
如果您使用的我们提供的出厂镜像并希望从NetworkManager切换为dhcpcd网络管理工具,首先需要停止并禁用NetworkManager服务并启用dhcpcd服务。
sudo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
sudo systemctl disable NetworkManager
sudo systemctl enable dhcpcd
sudo reboot
系统重启后即可使用dhcpcd工具。
设置静态IP通过修改/etc/dhcpcd.conf来设置,示例设置eth0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设置wlan0等网络接口。
interface eth0
static ip_address=192.168.0.10/24
static routers=192.168.0.1
static domain_name_servers=192.168.0.1 8.8.8.8 fd51:42f8:caae:d92e::1
4.3 WIFI(选配)
客户可选购带WiFi版本的ED-IPC2000系列,支持 2.4 GHz, 5.0 GHz IEEE 802.11 b/g/n/ac 双频WiFi。我们提供双频外置天线,已与Raspberry Pi CM4一起通过无线认证。
4.3.1 使能WIFI功能
WiFi功能默认是屏蔽的,您首先需要设置国家区域后才可使用。若使用桌面版系统,可参考章节:初始化设置配置WiFi,若使用Lite版系统,请使用 raspi-config 设置WiFi国家区域,参考文档:"Raspberry Pi官方文档 - Using the Command Line"
4.3.1.1 使用Network Manager工具配置
安装桌面插件后可以直接通过桌面图标连接到WIFI网络。
也可以使用命令行方式,执行如下命令:
扫描附近的WIFI:
sudo nmcli device wifi
连接带密码的WIFI:
sudo nmcli device wifi connect <SSID> password <password>
设置WIFI自动连接:
sudo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<name> connection.autoconnect yes
4.3.1.2 使用dhcpcd工具配置
Raspberry Pi官方系统默认使用的dhcpcd作为网络管理工具。
sudo raspi-config
- 选择1 System Options
- 选择S1 Wireless LAN
- 在Select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Pi is to be used 窗口中选择您的国家,然后选择OK,此提示仅在第一次设置WIFI时出现
- Please enter SSID,输入WIFI SSID名称
- Please enter passphrase. Leave it empty if none,输入密码,然后重启设备即可
4.3.2 外置天线/内置PCB天线
可以通过软件配置,来切换使用外置天线还是内置PCB天线. 考虑到兼容性和最广泛的支持性,出厂默认系统是选用的内置PCB天线, 若客户选配带外壳的整机,并配置了外置天线,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切换:
编辑/boot/config.txt
sudo nano /boot/config.txt
选择外置天线,加入
dtparam=ant2
然后重启设备后生效。
4.3.3 AP及桥接模式
ED-IPC2000系列上的WiFi还支持配置为:AP路由器模式、桥接模式或者混合模式。
请参考开源项目github: garywill/linux-router (https://github.com/garywill/linux-router)了解如何配置。
4.4 蓝牙(选配)
ED-IPC2000系列可选配是否集成蓝牙功能, 如果带蓝牙的话, 此功能默认是开启的。
可使用bluetoothctl扫描,配对,连接蓝牙设备,请参考ArchLinux-Wiki-Bluetooth (https://wiki.archlinux.org/title/bluetooth) 指引配置和使用蓝牙。
4.4.1 基本用法
扫描:
bluetoothctl scan on/off
发现:
bluetoothctl discoverable on/off
信任设备:
bluetoothctl trust [MAC]
连接设备:
bluetoothctl connect [MAC]
断开设备:
bluetoothctl disconnect [MAC]
4.4.2 示例
进入bluetootch shell:
sudo bluetoothctl
使能Bluetooth:
power on
扫描设备:
scan on
[扫描结果显示了发现的蓝牙设备。]
查找开启的蓝牙设备名称,这里测试开启的蓝牙设备名称是test
devices
配对test设备:
pair 34:12:F9:91:FF:68
[配对过程显示设备已配对成功。]
连接蓝牙:
trust 34:12:F9:91:FF:68
[连接过程显示设备已信任成功。]
4.5 RTC
ED-IPC2000系列上集成有RTC,对于国内销售的版本,我们出货会默认附带安装CR1220纽扣电池(RTC备份电源)。这样,可以保障系统有一个不间断的可靠的时钟,不受设备下电等因素影响。
默认出货系统镜像,会集成我们编写的RTC自动同步服务,客人无需设置,即可自动同步时钟,可以无感使用RTC。大概的原理是:
- 系统开机时,服务自动从RTC读出保存的时间,并同步到系统时间。
- 若有连接互联网,系统会自动从NTP服务器同步时间,使用互联网时间更新本地系统时间。
- 系统关机时,服务自动把系统时间写入RTC, 更新RTC的时间。
- 因为有安装纽扣电池,尽管ED-IPC2000系列下电,但是RTC仍在工作计时。
这样,可以保证我们的时间是准确可靠的。
警告: 若是第一次开机,因为RTC中无有效时间,可能会同步失败,直接重启即可。重启的时候,会把系统时间写入RTC,后续正常使用。
若您不想用此服务,可手动关闭:
sudo systemctl disable rtc
sudo reboot
重新使能此服务:
sudo systemctl enable rtc
sudo reboot
手动读取RTC的时间:
sudo hwclock -r
手动同步RTC时间到系统:
sudo hwclock -s
把系统时间写入RTC:
sudo hwclock -w
问题排查:
请首先看是否有rtc设备(/dev/rtc0)加载:
ls /dev/rtc0
如果没有,可能是您使用了官方标准系统,但是没有安装我们的BSP包,请参考章节: "基于原版 Raspberry Pi OS在线安装BSP",另外,您同样需要安装 ed-rtc包使能RTC自动同步功能.
其他可能的检查点:
- CR1220纽扣电池有没有安装
- NTP网络时间协议, 需要连接互联网才可自动同步时间, 另外, 需要开放端口(UDP, 123), 否则同步失败
4.6 LED指示
ED-IPC2000系列有两个指示灯,红色LED与CM4的LED_PI_nPWR管脚相连,为电源指示灯,绿色LED与CM4的LED_PI_nACTIVITY管脚相连,为运行状态指示灯。
4.7 Buzzer
蜂鸣器使用GPIO6来控制。
打开蜂鸣器:
raspi-gpio set 6 op dh
关闭蜂鸣器:
raspi-gpio set 6 op dl
4.8 加密芯片
安装atecc工具: atecc-util (https://github.com/wirenboard/atecc-util)
关于更多加密芯片用法请参考链接中README文档。
4.9 摄像头(选配)
如果设备安装了摄像头则可以使用命令:
检查摄像头:
libcamera-hello
摄像头拍照:
libcamera-jpeg -o test.jpg
录制10s的视频:
libcamera-vid -t 10000 -o test.h264
播放刚刚录制的视频:
vlc test.h264
提示: 仅ED-IPC2020才会安装摄像头。
4.10 音频(选配)
提示: 仅ED-IPC2020包含此接口。
4.10.1 查看声卡
用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声卡设备:
aplay -l
4.10.2 录音
用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录音:
arecord -fcd test.mp3
当然也支持用户指定声卡设备录音:
arecord -fcd -Dhw:<声卡标号> test.mp3
对于arecord的更多用法,用户可以用以下命令查看:
man arecord
4.10.3 放音
用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播放声音:
aplay test.mp3
当然也支持用户指定声卡设备录音:
aplay -Dhw:<声卡标号> test.mp3
对于aplay的更多用法,用户可以用一下命令查看:
man aplay
4.11 串口通信
4.11.1 安装picocom 工具
picocom串口终端可以在Linux环境下十分方便的进行串口调试。
首先安装picocom:
sudo apt-get install picocom
您可以先键入Ctrl+a,然后键入Ctrl+h以查看可用命令。
[Picocom命令列表。]
先键入Ctrl+a,然后键入Ctrl+c以切换本地回显模式。
先键入Ctrl+a,然后键入Ctrl+q即可退出picocom。
4.11.2 Debug UART
[图片显示了ED-IPC2000的40Pin接口定义,标示了GPIO14和GPIO15作为UART读写引脚。]
此外用户还需要使用raspi-config工具设置为:
- 打开 raspi-config:
sudo raspi-config
. - 选择 option 3 - Interface Options.
- 选择 option P6 - Serial Port.
- 提示 Would you like a login shell to be accessible over serial? 回答 'Yes'
- 退出 raspi-config
- 重启设备生效:
sudo reboot
要启用调试串口,需要修改config.txt配置文件。
sudo nano /boot/config.txt
在最后面添加:
[all]
enable_uart=1
调试串口默认波特率为115200,您可以通过cmdline.txt文件查看当前调试串口波特率:
sudo nano /boot/cmdline.txt
4.12 报错信息
错误信息 | 解释 |
---|---|
GPIO-x occupied | GPIOx被占用,请确认是否有GPIO冲突。 |
Reuse i2c:x failed | i2c引脚已经被使用,无法将对应引脚复用为12C。 |
Unable to reuse i2c x addr x | I2C地址已经被占用,无法再将设备设置为x地址。 |
Not found i2c x | 无法找到/dev/i2c-x,可能是12C功能未打开或I2C引脚被占用无法设置为I2C。 |
Uart x cannot reuse | Uart x 无法复用,可能引脚已经被占用。 |
GPIO x has already been configured | GPIO x已经被配置,无法再对GPIO x进行配置。 |
i2c-y 0x{:x} not exist | 指定挂载在12c-y总线上地址为x的设备不存在,请检查设备是否存在。 |
Not found x.dtbo file | 此问题为dtbo文件缺失,如发现此问题请与我司售后同事联系。 |
x not contain uuid information | 此问题为配置信息丢失无法完成自动配置BSP,如发现此问题请与我司售后同事联系。 |
x not contain product information | 此问题为配置信息丢失无法完成自动配置BSP,如发现此问题请与我司售后同事联系。 |
5 安装操作系统(可选)
设备出厂时,默认带有操作系统。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系统被损坏或者用户需要更换操作系统,则需要重新下载合适的系统镜像并进行烧录。我司支持通过先安装标准Raspberry Pi OS,再安装Firmware包,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安装。
下文介绍镜像下载、eMMC烧录和安装Firmware包的具体操作。
5.1 镜像下载
可根据实际的需要下载对应的Raspberry Pi官方系统镜像,下载路径如下表:
OS | 下载路径 |
---|---|
Raspberry Pi OS(Desktop) 64-bit-bookworm (Debian 12) | https://downloads.raspberrypi.com/raspios_arm64/images/raspios_arm64-2024-07-04/2024-07-04-raspios-bookworm-arm64.img.xz |
Raspberry Pi OS(Lite) 64-bit-bookworm (Debian 12) | https://downloads.raspberrypi.com/raspios_lite_arm64/images/raspios_lite_arm64-2024-07-04/2024-07-04-raspios-bookworm-arm64-lite.img.xz |
Raspberry Pi OS(Desktop) 32-bit-bookworm (Debian 12) | https://downloads.raspberrypi.com/raspios_armhf/images/raspios_armhf-2024-07-04/2024-07-04-raspios-bookworm-armhf.img.xz |
Raspberry Pi OS(Lite) 32-bit-bookworm (Debian 12) | https://downloads.raspberrypi.com/raspios_lite_armhf/images/raspios_lite_armhf-2024-07-04/2024-07-04-raspios-bookworm-armhf-lite.img.xz |
5.2 eMMC烧录
建议使用Raspberry Pi官方烧录工具,下载路径如下:
- Raspberry Pi Imager : https://downloads.raspberrypi.org/imager/imager_latest.exe
- SD Card Formatter : https://www.sdcardformatter.com/download/
- Rpiboot : https://github.com/raspberrypi/usbboot/raw/master/win32/rpiboot_setup.exe
前提条件:
- 已完成烧录工具的下载,并安装至电脑。
- 已准备一根 USB-A 转 USB-A 的连接线。
- 已获取待烧录的镜像文件。
操作步骤:
操作步骤以Windows系统为例进行说明。
- 未上电时,长按rpiboot按键,同时连接电源线和 USB烧录线(USB-A转USB-A),然后给设备上电(上电后再松开rpiboot按键)。
- 连接USB烧录线:一端连接设备的USB 2.0接口,另一端连接PC上的USB接口。
- 连接电源线:一端连接设备侧的DC Jack端子,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源。
- 打开已安装的rpiboot工具,自动进行盘符化。
- [rpiboot工具界面截图。]
- 待盘符化完成后,电脑右下角会弹出盘符。
- 打开SD Card Formatter,选择被格式化的盘符,单击右下方“Format”进行格式化。
- [SD Card Formatter格式化界面截图。]
- 在弹出的提示框中,单击“是”。
- [SD Card Formatter格式化确认提示截图。]
- 格式化完成后,在提示框中单击“确定”。
- [SD Card Formatter格式化完成提示截图。]
- 关闭SD Card Formatter。
- 打开Raspberry Pi Imager,单击“选择操作系统”,在弹出的窗格中选择“Use custom”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选择操作系统界面截图。]
- 根据提示,在自定义路径下选择已获取的镜像文件,并返回至烧录主界面。
- 单击“选择SD卡”,在“存储卡”界面选择默认的SD卡,并返回至烧录主界面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选择存储卡界面截图。]
- 单击“NEXT”,在弹出的“Use OS customization?”提示框中选择“不”,开始写入镜像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 OS customization提示截图。]
- 在弹出的“警告”提示框中选择“是“,开始写入镜像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写入镜像进度截图。]
- 待镜像写入完成后,会进行文件的验证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验证文件进度截图。]
- 验证完成后,弹出“烧录成功”提示框,单击“继续”完成烧录。
- [Raspberry Pi Imager烧录成功提示截图。]
- 关闭Raspberry Pi Imager,取下USB连接线,重新给设备上电。
5.3 安装Firmware包
在ED-IPC2000系列上烧录标准的Raspberry Pi OS后。需要通过添加edatec apt源和安装firmware包来配置系统,使系统能够正常使用,下文以Debian 12 (bookworm) 桌面版为例进行说明。
前提条件:
- 已完成Raspberry Pi标准的bookworm镜像的烧录。
- 设备已正常启动,且已完成相关的启动配置。
操作步骤:
- 设备正常启动后,在命令窗格依次执行如下命令,添加edatec apt源和安装Firmware包。
curl -s https://apt.edatec.cn/bsp/ed-install.sh | sudo bash -s ipc2010
[脚本执行过程截图。]
2. 安装完成后,设备自动重启。
3. 执行如下命令,检查firmware包是否安装成功。
dpkg -l | grep ed-
[命令执行结果截图,显示firmware包已安装成功。]
提示: 如果安装了错误的firmware包,可以执行sudo apt-get --purge remove package
进行删除,其中package为包的名字。